B&O品牌故事






 

創始與早期發展
 
Peter Bang (1900–1957) 是 Camillo Bang 的兒子,Camillo 是一位成功的丹麥商人。Peter 在早年對收音機技術顯示出極大的興趣。1924 年畢業後,他成為了一位工程師,並在美國的一家收音機工廠工作了六個月,期間熟悉了該領域的最新技術。回到丹麥後,他召集了學生時代的朋友 Svend Olufsen (1897–1949)。Svend 的父母在Jutland 的莊園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實驗的閣樓。Peter 希望解決為蓄電池充電的麻煩,而 Svend 始終為無線電付出心血。1925 年,兩位創始人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合作,Bang 專注於技術,而 Olufsen 處理商務問題。
 
1927 年,公司將工廠遷移到斯特魯爾(Struer),作為鉑傲的總廠,一直沿用至今。同年,推出了交流電收音機 3-lamper。1929 年,鉑傲為丹麥影院老闆提供了有聲電影設備,使鉑傲品牌在丹麥家喻戶曉。
 
技術與設計創新
 
1934 年,鉑傲推出了整合收音機、留聲機和揚聲器於一體的 Hyperbo,該產品受到了德國包浩斯實用主義的影響,逐漸形成了鉑傲設計的主要特色。20 世紀 30 至 40 年代,鉑傲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技術發明,包括電影錄音設備、車頂揚聲器和具有代表性的 Beolit39 收音機。
 
戰爭與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鉑傲遭遇重大挫折。由於拒絕與德國人合作,工廠被親納粹分子燒毀。1945 年,工廠被埋藏的炸藥爆炸摧毀,但 300 名工人無一離開崗位。Bang 與 Olufsen 重建了廠房,並在 20 世紀 50 年代進一步開發收音機、收音電唱機和電視。1957 年,Ib Fabiansen 加入公司,帶來了新的設計思路。1965 年,David Lewis 也加入鉑傲,為公司 80 年代後的大多數產品進行設計。
 
後續發展與國際認可
 
戰後,鉑傲在丹麥電視機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一家使用自家底盤的電視機製造商。1962 年推出的BeoVision Horisont 電視機標誌著可攜式概念的首次嘗試。1964 年,首台基於新電晶體技術的收音機BeoMaster900 誕生。
 
1972 年,全球首台電子控制的直角唱臂留聲唱機 Beogram 4000 獲得設計大獎,並進入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藏。1978 年,MoMA 特別為鉑傲舉辦了產品展覽,共展出 39 件產品,至今共有 18 件鉑傲產品被列入 MoMA 永久收藏。
 
現代創新
 

20 世紀 90 年代,鉑傲建立了直營店,取代了傳統零售商。1995 年,推出內置收音機的六碟 CD 播放機BeoSound 9000。1997 年,推出整合所有聲音與影片功能的 BeoCenter AV5。2002 年,鉑傲推出首台徹底應用電漿顯示屏技術的平面電視機。2003 年,推出聲學透鏡技術(Acoustic Lens Technology)和適應性低音結構(Adaptive Bass Construction)。
 
2005 年,鉑傲推出整合的 BeoVision 7 液晶電視機概念。2016 年 4 月 9 日,中國億萬富翁綦建虹增持鉑傲股份,成為公司大股東。
 
Bang & Olufsen 將技術創新與優雅設計完美結合,為全球用戶帶來卓越的聽覺和視覺體驗。